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亿操盘,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2025年8月20日至24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韵生态实践队”赴山东省青岛市开展暑期海洋生态保护专项社会实践。作为学校“行远计划”恒励卓越团队,实践队以“聚焦青岛海洋生态,探寻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路径”为主题,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调研活动,系统探查青岛近岸海域环境现状、治理成效及公众环保意识,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撑。
石老人浴场:开展游客环保意识调研,勾勒滨海旅游区生态感知图景
8月20日下午,“海韵生态实践队”在青岛市石老人海水浴场组织开展游客海洋环保意识专项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队员们采用随机抽样与分层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覆盖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背景的游客群体,包括家庭游客、青年学生及老年旅游者等。问卷内容涵盖对滨海环境的直观感受,如塑料垃圾等污染物可见程度;访谈部分则深入探讨游客日常环保行为,如是否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是否实行垃圾分类等,并广泛征集其对滨海环境改善的具体建议。
展开剩余68%走进养殖一线:探寻沿海水产养殖的生态挑战与应对策略
8月21日,实践队成员陈文韬、吴迪前往青岛沿海水产养殖区,与当地养殖户开展面对面深度访谈。团队聚焦海洋环境污染对养殖业的具体影响,围绕水质变化、赤潮发生频率、养殖品种调整、经济效益波动等核心问题展开交流,并详细记录养殖户在长期生产中积累的实用经验,如“水质简易监测方法”和抗污染品种选育等。
参访青岛市科技馆:体验海洋科普与生态保护融合创新实践
同日,团队赴青岛市科技馆进行调研学习。作为该市重要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在海洋生态保护宣传与公众教育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实践队重点参观“蓝色海洋”主题展区,通过动态模型、沉浸式影像和互动装置系统了解青岛近海生态变迁、污染治理成效及保护挑战。
考察海洋生命博物馆:深化海洋生物多样性认知与保护意识
8月24日,实践队对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海洋生命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团队详细观摩了各类海洋生物标本,包括珍稀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等,这些标本均配有科学规范的标识与生态生物学说明。馆内的大型鲸类骨骼标本,结构完整、展示清晰,为理解海洋哺乳动物解剖特征提供重要参考。队员们还通过交互数字平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历程,并观看海洋生物纪录片片段,进一步增强了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的感性认识。
总结与展望:多维度探查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中国海洋大学“行远计划”恒励卓越团队,来自2024级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7名同学在五天实践中,通过线下走访、问卷调查、机构交流及实地保护行动亿操盘,结合线上资料搜集与数据分析,完成了对青岛海洋生态现状的多维度调研。所获得的访谈录音、影像资料和官方数据将被进一步整理与分析,最终形成《青岛近海养殖生态调研报告》《滨海旅游区公众环保意识调查报告》等成果,实践纪实视频也将同步推出。本次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更从青年视角为地方海洋保护事业提供了有益参考。团队表示将持续推进成果转化与宣传推广,助力海洋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共建蔚蓝海洋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于:山东省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